• 產品與解決方案
  • 行業解決方案
  • 服務
  • 支持
  • 合作夥伴
  • 關於我們

BOB登陆 “一網通辦”服務平台解決方案

【發布時間:2022-08-16】

1.1 建設背景

2021年3月15日印發的《教育部關於加強新時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教科信函〔2021〕13 號文)中,進一步明確了下一階段的工作目標:“到2025年,新時代教育管理信息化製度體係基本形成,信息係統實現優化整合,一體化水平大幅提升;數據實現“一數一源”,數據孤島得以打通,數據效能充分發揮;在線服務靈活便捷,“一網通辦”深入普及,服務體驗明顯提升;現代化的教育管理與監測體係基本形成,多元參與的應用生態基本建立;教育決策科學化、管理精準化、服務個性化水平全麵提升,支撐構建高質量教育體係”。

從2016年高校開始興起“一網通辦”的建設風潮,已經過去了數個年頭,從形式上看,“一網通辦”是網上辦事,通過全麵梳理麵向學校、師生、家長和校友提供的管理服務事項,精簡歸並不同層級、部門的同類事項,規範工作流程,形成辦事指南,推動管理服務全程網上受理、網上辦理和網上反饋,實現“一號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從實質上看,“一網通辦”是通過對業務的梳理、優化、再造、公開,實現服務治理;通過對數據的共享、利用、糾錯和反哺形成服務與數據的良性循環,提高數據質量;通過快速構建微服務、輕應用,實現對各類跨部門業務,碎片化業務的常態化支持,實現IT治理。通過服務治理、數據治理、IT治理,共同推動現代大學治理全生態鏈的變革。

1.2 方案概述

智慧校園一網通辦整體架構圖

BOB登陆 “一網通辦”整體解決方案包括統一門戶建設、應用構建支撐平台、應用數據支撐平台、身份認證支撐平台以及各類智能工具五大部分內容構成,通過係列產品的建設為學校構建一套科學的一網通辦運營體係,助力於高校在信息化建設從孤立分散走向融合統一,加強頂層設計、統籌規劃、精準決策實現應用的全麵融合,一方麵持續優化高校行政管理及師生服務體係的建設,另外一方麵積極推進高校在教育科研等方麵的改革探索。

Ø 統一門戶建設

通過門戶引擎、效能監督平台、清單管理平台、統一好差評平台、一站式工作台、統一消息中心、統一待辦中心、AI智能客服等產品打造一套科學的一網通辦運營體係,並對學校現有信息化資源及未來要建設的信息化資源做一次全麵融合,對於師生、校友、訪客等各類人群在辦理相關服務時隻需要通過一網通辦平台進行搜索和辦理即可。

Ø 應用構建支撐平台

應用構建支撐平台包含有數據管理輕應用、流程引擎、任務式填報、公共資源預約、電子簽章、工作任務督辦等各類輕應用組件,通過類似搭積木的方式來構建各類輕應用,未來對於新產生的信息化應用需求優先考慮通過這種配置化輕應用的方式來進行構建。

Ø 應用數據支撐平台

應用數據支撐平台也被稱作高校“一表通”或“一張表”工程。隨著一網通辦各類業務應用的不斷建設,業務逐步走向深水區,對數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應用數據支撐平台致力於為學校打造一個數據開放的生態,讓所有具備數據能力的內外夥伴都能基於開放的數據創造價值,讓數據要素全麵流動起來發揮出數據的最大價值

Ø 身份認證支撐平台

身份認證支撐平台提供用戶全生命周期的賬號身份管理,提供幾乎所有的主流認證登錄方式,可根據係統的安全級別自由組合多因素認證,並可以實現基於安全級別的風險控製、身份的委派授權、按鈕級的身份權限控製等功能,能夠完全滿足高校對於身份管理的多元化需求。

Ø 人人可用的智能工具

提供萬能表單、調查問卷、報名工具、投票工具、會議助手、通知助手、日程管理、家長門戶、通用查詢等上百種智能工具,通過智能工具能夠為師生的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提供方便。

1.3 方案亮點

· 價值一:

BOB登陆 的高校一網通辦整體解決方案不單純是為學校提供一套軟件平台,而是學校信息化建設的一次頂層設計,通過一網通辦建設的契機對學校各業務部門各類服務事項做一次大盤點,並結合學校的現實情況針對性的製定出符合學校信息化發展的中長期規劃,信息化建設將會呈現出清晰的脈絡。

· 價值二:

通過一網通辦平台和自助打印、智能道閘、智能攝像頭、電子班牌等物聯感知設備深度融合提供更多智慧服務真正的走向智慧校園。

· 價值三:

通過建立“教師一張表”、“學生一張表”並和業務應用深入結合,讓數據為業務提供支撐,通過典型業務拉通數據全麵提升我校數據質量,並最終實現通過大數據分析進行智慧決策、因材施教的目的。

1.4 典型案例

1.4.1 滇西應用技術大學

2017年5月,學校經教育部批準正式建立,是國家教育扶貧項目之一。學校作為新型的普通公辦本科高校,主要培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所急需的應用型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學校以“一個總部,多個特色學院”的辦學模式,培養服務滇西特色優勢產業的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目前學校基礎設施和相關技術人才缺乏,各項都在逐步建設,在此基礎上需要建設智慧校園,來幫助和提升校園管理和提高師生服務質量。

一、建設內容:

1、補充和完善業務係統,包括OA係統、人事管理係統、學工係統、科研係統、後勤管理係統、招生管理係統、項目管理係統、資產管理係統。

2、建設智慧校園基礎平台,包括數據引擎和雲數融合平台,利用雲數聯動、多租戶、彈性可擴展的特性,為智慧校園數據平台、基於大數據的智慧類應用和流程及服務類應用等提供大數據存儲、計算、建模、數據集成、服務生成等係統平台和基礎架構服務。

3、建設智慧校園2.0統一數據中心,形成滇西大統一數據標準,完善數據治理工作,為構建滇西大流程及服務類應用提供統一數據支撐、業務流程編排開放接口服務、為基於大數據的智慧類應用提供數據服務等。

4、打造智慧校園統一服務中心和統一鑒權中心,利用網上辦事大廳、統一門戶、移動APP(含微信企業號),以用戶體驗為導向,為全校師生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化服務。

5、基於大數據、機器學習等技術手段建設麵向教學管研的智慧類應用,包括領導決策分析、教師綜合分析、學生綜合分析、科研綜合分析。

二、建設效果及價值:

本次項目建設了四大中心、四大平台、八個係統,四大中心包含:大數據資產中心、統一身份認證中心、統一服務中心、視覺展示中心;四大平台包含:大數據分析應用平台、科研創新平台、資源支撐平台、一站式服務平台;八大係統包含OA係統、人事管理係統、學工係統、科研係統、後勤管理係統、招生管理係統、項目管理係統、資產管理係統。

1、大數據資產中心:打破信息孤島、實現數據共享提升數據質量、數據分析展示

2、一站式服務大廳,數據多跑路,師生少跑路

3、視覺展示中心

通過滇西應用技術大學智慧校園的建設,實現了學校三個方麵的轉變:

1、建設思路的轉變

傳統智慧校園的建設模式還是以滿足當下業務需求為第一要務,沒有從頂層規劃的角度去思考、去建設。新型智慧校園的建設不僅僅能夠滿足當下對教、學、管、研的要求,也能夠對未來的科研建設、服務建設提供強有力的平台、數據支撐,以及靈活的擴展能力。

2、服務方式的轉變

傳統智慧校園的核心是以服務師生日常事務辦理為目的,包括信息查詢,流程辦理,缺少麵向師生的個性化服務推送,以及麵向管理層的智能決策分析。新型智慧校園不僅將師生對日常事務辦理的需要實現了從“自動化”向“智能化”的轉變,也能夠基於學校的日常運營融入最前沿的技術手段:大數據、bobty下载软件 、機器學習、人工神經網絡等技術構建智慧應用為領導提供決策支撐。

3、數據分析的轉變

傳統智慧校園分析在數據層麵,僅僅是局限於當下已經建設完善的業務係統的結果數據,分析方式上主要運用了關聯分析,數據來源比較單一,分析方式比較簡單。新型智慧校園的分析方式不僅僅是業務數據,也包含校園網絡數據、機器日誌數據,當然也包括互聯網數據,其中也融入了大量的數據分析的算法,不斷的迭代學習,數據分析維度更加全麵,決策分析能力更加智能。

BOB登陆
官網
聯係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