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user
作為一名資深程序猿,如今的我,終於到了可以“教人做事”的階段了。
想當初,我從一個青澀元氣少年,經曆了淩晨四點的北京,擠過深圳的高峰地鐵,吃了多少次深夜的生煎包,終於成長為業務骨幹。
可是,我的職場 Lesson 1才開了個頭,就被初入職場的小表弟毫不留情地打斷了。
作為一名95後,小表弟教育我,工作不是為了PK時長,而是要搞定KPI,創造價值。
未來,隨著“雲上工作”模式的逐漸普及,大家不用局限在狹窄的格子間裏,也不再因數據安全而束手束腳,更重要的是,生產力更高!
先說效率
想當年,多少人有過因為家裏電腦的軟硬件兼容性問題,遇到突發問題隻能跑回辦公室的經曆;又有多少次,哪怕心急如焚,遇到電腦出故障,隻能幹坐在一旁等著運維同事“開鎖”、“排查”的無奈……
而在雲上辦公時代,每個人的電腦軟硬件情況都能在後台管理端一覽無餘,電腦不聽話了,打個申請過去,再也不用等運維同事跑工位,就能在後台處理。此外,智能運維還能進行主動告警和閾值動態調整,甚至還沒出故障,就先把隱形問題給解決了。
古人都明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新時代的打工人怎麼能忘記?
再說簡潔
如今,電腦就是新時代打工人的“生產線”,若是要換電腦,就像重新安裝生產線一樣,操作係統、軟件統統要重裝;開會投屏,VGA、DVI、HDMI接口傻傻分不清;更別提要把文件傳到其他設備裏……
就在雜亂的桌麵裏,8小時的工作量慢慢變成了12小時。
而在雲上工作模式下,隻要一個賬號,隨便你換電腦、換手機、換平板,還是原來的環境,都是熟悉的“味道”,業務不中斷,思路不打斷,下班才能早回家。
不過,最重要的還是安全
對企業來說,數據資產的重要性越來越高,要防網絡入侵、防病毒、防拍照截屏、防U盤拷貝、防匿名登錄……
結果,反而給員工帶來了一大堆麻煩,不能用自己電腦,不能隨便傳輸文件,不能登錄種種網站,在家隻能做一些簡單的遠程辦公……
雲上工作模式具有“數據不落地”的天然優勢,通過在數據傳輸等層麵作進一步強化,還可以為廣大用戶提供“雲-網-端”全棧式、全流程和全場景的安全保護,不僅讓數據資產高枕無憂,也幫助打工人享受更自由、更自在的工作體驗。
聽完小表弟描繪的美好藍圖,回想起多年職場生涯裏被各種辦公設備拖後腿的時光,我忍不住激情發問,這要等到什麼時候才能用上啊。
小表弟神秘一笑,給我一張電影票和一句暗號:
12月23日
電影院裏
讓我們一起見證
雲上工作時代的到來
#不止於遠程辦公#哦